EHS前言:

 

每年的 11 月 9 日,是我国的“119”消防宣传活动日。通俗地说,就是我国的“消防节”和“消防日”。1992 年,国家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 11 月 9 日定为“119 消防宣传日”。恰好在今年夏天,一部叫《烈火英雄》的电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这是我国内地第一部聚焦消防工作的电影,故事原型就是被称为「世界消防史一个奇迹」的中国大连 7.16 新港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在 2010 年,大连新港油库的一条输油管线爆炸,引燃 10 万立方米的油罐,瞬间火光冲天。而且,最最恐怖的是,这些油罐周围还有许多易燃、易爆、剧毒而且腐蚀性极高的化学品储罐。为了解除这种威胁,消防员们必须要快速关闭油罐之间的阀门,阻止更多的原油泄漏出来。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为英雄讴歌、为他们流泪,但我们真的支持他们的工作、敬畏他们的生命吗?作为EHS 人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怎样才能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不幸?

 

本期聚焦:不仅感动,还要行动——“11•9”消防安全日特别专栏?

 

一、烈火英雄

       今年夏天,一部叫《烈火英雄》的电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故事原型就是被称为「世界消防史一个奇迹」——中国大连“7.16”新港油库爆炸火灾。

 

 

       这是我国内地第一部聚焦消防工作的电影。事故发生在2010年,大连新港油库的一条输油管线爆炸,引燃10万立方米的油罐,瞬间火光冲天。火势之大,还不断地引发一次又一次的爆炸。在看完电影后,有不少人质疑影片的真实性,说电影中描述油罐爆炸相当于“20颗原子弹”太夸张。

 

       观众说得对,电影的确不真实。比起现实,它还是过于美化,过于理想化了。导演是真的在“造假”,故意把火场整个规模给缩小了。现实中,当时整个港口的TNT(常用炸药成分之一)当量大概为200万吨以上。当年二战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最大的那颗TNT当量也就在2万吨左右......也就是说,真实事件中的爆炸物,相当于100-133颗这样的原子弹。

 

       爆炸地点在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总储量为185万立方米。它一共有5万立方米原油罐3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17个,103号罐就在其中。在这个油库的北侧,是国储油公司罐区,有10万立方米原油罐30个。东侧是大连港罐区,10万立方米原油罐12个。而且,就像在《烈火英雄》里提到的那样,那些油罐紧挨着起火点,最要命的是不远处还有液体化学品储罐,里面存贮着二甲苯等易燃、易爆、剧毒而且腐蚀性极高的危险品。这些化学品如果爆炸,那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为了解除这种危险,消防官兵们必须要关闭油罐与油罐之间的阀门,阻止更多的原油泄漏。由于大火断电,平时电子装置控制的阀门必须要手动去关。电影中提到:每转动80圈螺丝才能前进1扣,而1个阀门有100扣,要关闭一个阀门总共需要8000转。然而,现实是真的可怕,在现实中关闭一个油罐的阀门根本不是8000转,而是80000转!4个阀门,真实的消防员其实足足拧了320000转啊!看到这里,泪水真是止不住地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现实“7•16救援”中参与关闭阀门的三位消防员战士没有伤亡。

 

       整个“7·16”火灾现场可谓惨烈。这本应该是结束,可5年后的天津滨海大爆炸却给出了否定。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在那一年的那一天,网上疯传着一群“逆行者”的照片――他们所奔赴的地方正是那场大爆炸的现场。2015年8月12日22时50分,位于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四年前的这场爆炸事故,实在是一场灾难。据报道,这场事故导致: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在遇难人员中,有99名是参与救援的消防人员。

 

       在消防员的日常中,有严苛的精确到毫米的训练,由此磨练消防员的耐心和细心,因为消防工作是与危险相伴的职业。“在火场里面只要有一点儿错误,就可能出不来。”消防安全是一份与“人命”紧密相关的职业,消防员在工作中随时可能面对生命的消逝和重生,也因此会产生常人无法体会的生命感悟。

 

 

 

       在灾难面前,人人都会感到弱小无力,而在一线的救援人员更是需要直面这样的无力感,抱着“能救一个是一个”的心情,拼尽全力。可是,灾难毕竟是灾难,在与灾难打交道的过程中,消防员可能面临许多悲观的时刻,这种时刻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乐观的心态。

 

       电影中,如果餐馆老板如实汇报液化罐的存在,便不会有人员伤亡;如果港口负责人第一时间汇报阀门未关的实情,江立伟与郑志便不会牺牲;如果黑心厂家没有“瞒报违禁物品”被低估了灾情,导致在救援过程中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危险,结果或许会大大不同?

 

       其实,我们纪念或者致敬一个光荣的群体,并不一定需要怀着沉重的心情和被煽动的泪水。这种浓重的感情如果被激起太多次,反而可能会带来麻木。在电影中,我们为英雄讴歌、为他们流泪;在现实中,我们真的支持他们的工作、敬畏他们的生命吗?我们安全人是否应该反思,怎样才能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不幸。

 

       在HAZOP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如果阀门关不上、如果电源失电怎么办,如果……所有的安全措施都要考虑万一,要有多重保护层,要层层防护。

 

       作为EHS人的我们不能只会为英雄流泪,还要学会如何去避免让英雄走入悲剧。

 

新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颁布:以人为本、安全救援

       救火的原则其实就一条:先保人,再保物,疏散可能受伤害的无关人员,然后判断可能的最坏后果。如果火势明显控制不住,这就只能全员疏散,并且通知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撤离,等待消防救援。一般首先是隔离火源,比如防火门等,然后搬离周边的可燃物,或将周围的可燃物处理成不可燃的,比如浇水,避免火灾扩散,随后再进行扑救。很多时候,火势可能是救不下来的,一般消防所做的工作就是用水枪拼命降温,让可燃物平稳燃烧,避免出现爆炸,在这个时候,消防员们是在跟死神作斗争。

 

       从2019年4月1日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现可能直接危及应急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现场指挥部或者统一指挥应急救援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降低或者化解风险,必要时可以暂时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小编认为条例明确突出了“先安全后救援、不安全不救援”的理念,也就是说将“先安全后救援、不安全不救援”的理念落实到了具体救援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安全救援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违章救援和盲目救援。

 

       题外话:每年秋天,防火都是企业EHS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企业的诸多安全事故中,火灾事故的破坏性大,而控制火灾的难度也大。选择实操性强的消防管理培训,采取正确的预防管理,掌握应急疏散的方法,能将火灾发生的机率与损失降到最低!11月13日,《消防管理与应急响应管理》将开班授课,想了解企业在消防管理上所存在的误区? 想清晰消防标准的要求并掌握查找火灾隐患的方法?想清楚了解消防器材的配备与管理?学会如何做应急疏散的计划与演练?不要错过11月的消防安全系列主题课堂了~

 

二、从漏油事件看国内外的应急处理

       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石油钻探平台爆炸,导致约43.2万吨原油流入墨西哥湾。酿成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油井套管不能承受井下高压,出现多处溃裂,井下防喷阀等关键技术装备又不堪重负,无法阻止井底原油外泄。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人把火气撒在英国石油公司(BP)的首席执行官Tony Hayward身上。追于强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BP董事会更换新的行政总裁,并裁定英国石油公司该罚款为208亿美元(约合1322亿人民币),使此次事件创下美国历史上因污染环境罚款的最高记录。美国人解恨了,而我们该找谁解恨?

 

       在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附近中国石油公司的两条输油管道先后发生爆炸起火,有超过1500吨的原油流入大连新港和大窑湾港区内。一夜之间,这座美丽而整洁的海滨城市变了副模样。空气里充斥着燃油味,近百平方公里的海面受到污染,附近的海滩浴场变得黑糊糊的,并且油污已经深入到海滩30厘米以下,专家称污染的危害可能持续10年。

 

       爆炸起火之后,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次“人民的战斗”,我们看到控制住了火情,控制住了空气质量,控制住了污染蔓延……这些当然都是好消息。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在黏稠的浮油中溺死的消防员,虽然逝者迅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但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现场的残酷。尽管大家看上去尽了全力,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事后处理措施的落后:由于缺乏清理油污的专用设备,只好用双手或者塑料桶来捞油,有人甚至还用上了筷子。

 

       2010年7月20日,在执行清理油污任务的两名消防战士在海面风力达8-9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前方不间断供水,不顾个人安危,用安全绳固定渔船钢索,再次进入海里清理浮艇泵。由于海面突变,一个巨浪将二人吞没,其中一人不幸牺牲,另外一人被成功救出。

 

 

 

 

       大连漏油事故后,在缺乏基本防护设备的情况下,渔民们用桶打捞石油。在大连漏油事故后的清污工作中,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手段表现出非常有效的效果。但代价同样高昂,清污的渔民和工人缺乏基本防护设备,长时间暴露在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多环芳烃),健康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次次救援的背后从不缺乏逆行的英雄,但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无辜的死亡即使披上英雄的光环也不值得提倡,没有哪位英雄为了牺牲而存在。电影中有一段来源于现实火灾现场的台词“消防战斗早晚会有牺牲”,这段悲情的话虽是充满斗志,但我们希望他所描绘的事情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不会再发生。

 

       EHS小编:EHS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与人、机、料、法、环等等的都息息相关!安全管理者的核心任务:防范风险、消除隐患!我们不断地提交检查结果、不断的发出“整改措施”、不断地被“苦口婆心”、不断地“罚了再罚” ……但问题解决了吗?隐患消除了吗?明摆在眼前的隐患,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认为不会出事,都不介意冒险作业?事故终究还是发生了。

 

       发现隐患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EHS人更要走进现实、走进现场、学会换位思考,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促进隐患的真正消除,而非满足于“我干了我的工作,将发现的问题上报了”仅此而已。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不是理论家!我们不是用理论、用原则绑架企业的“理想主义”,我们要解决问题、我们要消除隐患!

 

三、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1、江西电厂倒塌事故:我们要做的是提升别人生命的质量,而不是反被任务压死

       2016年的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短短十几分钟,整个施工平台完全坍塌,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经调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在7号冷却塔第50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除第50节模板,致使第50节筒壁混凝土失去模板支护,不足以承受上部荷载,从底部最薄弱处开始坍塌,造成第50节及以上筒壁混凝土和模架体系连续倾塌坠落。坠落物冲击与筒壁内侧连接的平桥附着拉索,导致平桥也整体倒塌。

 

 

       安全生产事故背后,与建设单位压缩工期、施工单位突击生产、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监理单位过程监督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安全意识不足等有关,或与赶工期有关。2016年3月29日,事故单位的相关领导到丰城百万机组项目现场调研。其曾对项目部在图纸严重滞后情况下,不等不靠的做法给予点赞。这种情况下,点赞意味着工程进度被放在了首位,项目施工讲究的科学性以及“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生产理念则被抛在了脑后。

 

       2016年9月13日,建设方代表与总包方、施工方负责人签订了《江西丰城电厂3期扩建工程总承包项目地基处理工程“大干一百天”目标责任书》。赶工期并不必然导致事故发生,但容易埋下隐患,正如“十次车祸九次快”一样,过于追求速度,难免出现事故。有媒体提出,岁末年终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第四季度是全年事故易发期。原因是,各地区、各单位为完成全年任务,往往突击生产,这给安全生产增加很大压力。这确实道出了实情,越到年底越应该如临大敌。但很显然,安全弦必须时刻绷紧,只要思想开小差,只要防范措施不到位,任何时候都容易发生事故。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事实亦多次证明,只要有安全漏洞存在,就会有产生危险的可能。安全无小事,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以生命作为代价,赶工期也是在拿生命作为赌注,这太沉重,毕竟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人命关天,我们必须要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真正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对施工项目做到科学决策,不盲目贪求进度。

 

       我们安全人的任务就是不让他们牺牲,要用科学严谨态度,做好计划,不能反被政治任务压死。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有时亡羊补牢,或许为时未晚;有时亡羊补牢,或许为时已晚;但是不管为时未晚还是为时已晚,我们都要想方设法筑“牢”补“牢”。

 

2、用命“撑”出来的港珠澳大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行,港珠澳大桥,也成为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英国《卫报》称之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投资1200亿,经过6年调研,9年建设,港珠澳大桥开通的背后承载着一群人十多年的青春和泪水。

 

 

       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120年,它的抗灾能力怎么样?它安不安全?这是大家最关心的。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用镜头纪录了这些人与大桥的故事。大桥的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2015年,在安装E15节沉管时,基槽突发泥沙回淤,总工程师林鸣团队遭遇了两次严峻的失利。纪录片里我们看到,林鸣用手掌托着面颊,一言不发。满脸的褶皱,未经打理的花白头发,眼神里的失落让人感同身受。第二次失利后,很多工程师忍不住流泪。第三次,E15节沉管终于安装成功时,控制室里没有掌声,没有欢呼,所有人都静默无言。

 

       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只有体型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终于完成了,船上一片欢呼,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完美落幕欢呼,而此时的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偏差16公分,这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而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包括瑞士、荷兰的顾问……大多数人也认为滴水不漏,没问题。但林鸣说:不行,重来!茫茫大海,暗流汹涌,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算了吧。”

 

       “还是算了吧!”

 

       几乎所有人都想说服林鸣罢手。

 

       这时,林鸣内心出现一个声音:“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他把已经买了机票准备回家的外方工程师,又“抓”了回来。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缩小了几十倍的差距!那一夜,他睡了10年来的第一个安稳觉。

 

四、EHS小结

       “11·9”消防安全日来临之际,除了致敬消防英雄,身为安全人的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减少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俗话说,“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重安全如同治病,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有苗头性安全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一旦发生了问题,要像扁鹊那样,治病敢于大手术。良医治未病,良官防未然。

 

       有时我们总是感叹人生无常,远方又传来这样的事故更让我们痛心疾首,再次给我们敲醒了安全的警钟。随着事故的调查,更多的事发原因会浮出水面——现场管理是否有漏洞?安全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安全监管是否到位?等等。希望以此血的教训达到心灵震慑,照出对安全的敬畏感。

 

       如何从痛定思痛中找出根源、对症下药?我们的相关监管部门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把安全履职履责放在首位、管控到位,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切勿“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切勿等到“亡羊”才想起“补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