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 鲁政字〔2010〕272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促进全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水利保障,现就加强今冬明春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把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多年来,我省坚持利用冬春季节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为全省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不少地方农田灌排设施不配套、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仍较普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我省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涝灾害,暴露出我省水利基本设施应对能力不强,与中央提出的确保农业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好形势不逆转的要求不相适应。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切实作为今冬明春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迅速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为2011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为“转方式,调结构”贡献力量。 二、全面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多渠道增加投入,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治水改土积极性,为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根据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计划完成投资146.4亿元,完成土石方7.6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43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571万亩,新增高产稳产农田331万亩,增加蓄水能力2.7亿立方米。 (一)突出抓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要以水毁工程修复、田间沟渠疏浚整治、雨洪水资源利用、回灌补源、小型水源等五类工程为重点,迅速展开水毁设施恢复重建工作。要在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和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切实提高防洪抗旱保障能力。 (二)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要按照“设施配套完善、资源高效利用、体制合理健全、管理科学有序、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和“节水型、生态型、技术型、信息型”的模式,以及2020年完成大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任务的规划要求,全面完成26处大型灌区和2处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任务,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推进灌区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新型灌区。 (三)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要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确保2011年3月底前完成48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12个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年度建设任务。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契机,搞好小型农田水利配套改造,推广普及先进实用农业节水技术,实施灌溉渠系节水改造、管道化输水以及喷滴灌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建立“工程设施完善,运转方便高效,产权界定明晰,管理主体明确”的现代新型农田灌排体系。大力推行工程建设、水价改革、用水组织“三位一体”模式,努力形成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四)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着力抓好《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完成新增290万人饮水安全计划,改善自来水受益人口429万人,到2010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加强供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 (五)加快推进生态水系建设。要按照“上游源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游水库调蓄、河道拦蓄,下游河口生态湿地与地下水库建设”的思路,加快河道生态治理,努力恢复河道生态基流。加强地下水保护,防治地下水漏斗。加快海堤建设,实施入海河口生态综合整治,打造山东半岛生态海岸。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力度,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对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及小型农用水利重点县等工程建设,要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同时,要采用市场手段,积极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 (三)深化水利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采取一事一议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要求,加大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奖补力度,进一步扶持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群众逐步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体。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