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武汉市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武汉市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武环规〔2023〕2号

颁布部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法律效力:地方规范性文件

应用分类:污染排放与治理类

颁布日期:2023-07-20生效日期:2023-09-01

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武汉市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已经2023年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20日

武汉市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9号),完善我市生态环保信用制度,根据《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8号)、《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办法》(鄂环发〔2022〕32号)规定,结合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下列单位应当纳入生态环保信用评价范围(以下简称参评单位):
  (一)环境监管重点单位;
  (二)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单位、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单位、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控排单位、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
  (三)重污染行业内的单位;
  (四)从事环境治理的单位;
  (五)从事环境服务的单位;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开展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的单位。
  鼓励未纳入上述范围的单位自愿申请参加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开展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适用《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鄂环办〔2022〕59号)开展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省生态环境厅或其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第三方环境治理和服务单位信用评价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全市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工作,组织拟订参评单位名单,公布信用评价结果,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执法支队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参评单位生态环保信用信息归集、审核计分、异议复核、信用修复等工作。按照“谁查处,谁记分”、“谁监管,谁记分”原则,对参评单位记分定级。

  第四条 生态环保信用评价遵循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及时公开原则,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评价指标和等级

  第五条 生态环保信用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司法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等3个类别30个指标,对各指标分别设置加分或扣分分值,详见《武汉市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表》(附件1)。

  第六条 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实行记分制,参评单位首次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的初始分值为80分,依据归集的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司法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计算其生态环保信用评价指标的相应得分,并根据累计分值确定评价等级。
  同一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对某一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两种及以上行政处罚措施的,按照记录分值最高类别进行记分。
  同一事项获得生态环境领域多级表彰,以最高分计,不累计加分。
  同一单位3年内无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和5年内无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以最高分计,不累计加分。

  第七条 参评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指标相应得分应以生效的行政处罚、行政命令、司法裁判和仲裁文书或各级政府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正式文件为依据。

  第八条 记分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一个记分周期内,根据参评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指标得分信息动态计算累计分值,评定评价等级。参评单位下一周期信用评价初始分值为上一周期末评价分值。

  第九条 记分有效期自环境行为认定之日起计算,扣分在完成信用修复后自动清零,加分在有效期满后自动清零。

  第十条 参评单位的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等级,按照其累计分值从高到低分为环保诚信单位、环保信用良好单位、环保信用警示单位和环保失信单位等四个等级。累计分值高于90分(含)的,为环保诚信单位(评价等级为A级,标注为绿标);高于70分(含)低于90分的,为环保信用良好单位(评价等级为B级,标注为蓝标);高于40分(含)低于70分的,为环保信用警示单位(评价等级为C级,标注为黄标);低于40分的,为环保失信单位(评价等级为D级,标注为黑标)。

  第十一条 被评定为环保失信单位,或者连续两年被评定为环保信用警示单位的,两年内不得被评定为环保诚信单位。

第三章 评价程序

  第十二条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梳理参评单位名单,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组织将参评单位信息录入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发送短信通知,告知参评单位。参评单位在接到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应当登录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注册等相关工作,及时更新本单位基础信息。
  参评单位名单实行动态调整,市生态环境局每年12月31日前梳理参评单位清单,将新增单位补充录入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依照前款方式分别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通知参评单位。

  第十三条 生态环保信用记分和等级评定等相关事项应在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实行动态管理。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执法支队在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归集执法信息、司法信息,审核加分申请、异议申请、信用修复申请,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运算形成参评单位生态环保信用实时记分分值和评价结果并公示。

  第十四条 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执法支队应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录入处罚信息。同一处罚决定涉及多种处罚类型的,应分别录入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参评单位可在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交加分申请及证明材料,辖区生态环境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
  (一)未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事业单位主动组织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二)主动向社会开放环保设施;
  (三)主动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四)按规定履行排污权交易价款清缴义务;
  (五)连续3年以上无生态环境行政处罚;
  (六)获得市级以上生态环境表彰。

  第十六条 参评单位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信息、生态环保信用动态记分和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以下时限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并提供完整的佐证资料或证据。
  (一)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信息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
  (二)对环保信用动态记分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三)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评价结果公示期满前。
  公众、环保团体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满前,向发布公示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申请复核并提供相应的佐证资料或证据。

  第十七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复核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书面告知参评单位。复核需要现场核查、监(检)测或者鉴定的,所需时间不计入复核时间。

  第十八条 因关闭、注销而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评单位,以及自愿参加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申请退出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并提交证明材料,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核实,并将核实情况报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一并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对符合退出条件的参评单位,应当准予退出。

第四章 行政处罚信息公示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信息归集至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系统后,在市生态环境局门户网站公示。

  第二十条 被处罚相对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相关程序终结前,除行政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认定需要停止执行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不暂停公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终结后,行政处罚被依法撤销或变更的,原处罚机关应当自收到相关信息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撤销或修改相关信息。

  第二十一条 行政处罚信息最短公示期为三个月,最长公示期为三年。最短公示期届满,参评单位通过信用修复审核的,可提前终止公示。

第五章  信用修复

  第二十二条 参评单位依法享有信用修复的权利,通过信用修复审核的,可终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相应的生态环保信用扣分在完成信用修复后自动清零,重新评定生态环保信用等级。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情形外,满足下列条件的参评单位均可申请生态环保信用修复。
  (一)履行完相应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司法裁判、执行决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纠正违法行为;
  (二)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不良影响;
  (三)达到最短公示期限;
  (四)自其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等级确定后至申请生态环保信用修复时未再次出现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五)公开作出信用承诺;
  (六)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文件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对环保失信单位(黑标)在一个评价周期内不得予以信用修复(以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设置的期限为准)。

  第二十四条 参评单位应当及时整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满足生态环保信用修复条件的参评单位可在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交如下材料,申请信用修复。

  (一)信用修复申请表(附件2);

  (二)整改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信用承诺书(附件3)。

  第二十五条 按照“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对参评单位提出的信用修复申请进行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参评单位。

第六章  激励和惩戒

  第二十六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生态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实施差异化监管的重要依据。对参评单位的监督检查原则上应当遵守分级分类管理规定,但“双随机、一公开”重点排污单位、特殊监管对象等另有规定,以及上级交办、挂牌督办、群众信访、重污染天气应急、自动监控数据异常等依照法律法规确需进行现场检查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七条 对环保诚信单位(绿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法定权限内可以采取下列激励性措施:
  (一)在实施行政许可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办理;
  (二)在行政检查中,酌情降低监管级别,减少“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频次;
  (三)对连续两年被评为绿标的参评单位,优先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符合相关条件的,可免除现场检查;
  (四)在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及项目支持中,同等条件下列为优先选择对象;
  (五)在评选各类先进需出具环保审核意见时,予以优先推荐;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激励性措施。

  第二十八条 对环保信用良好单位(蓝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引导该类参评单位持续改进其环境行为,推动其向环保诚信单位目标努力。

  第二十九条对环保信用警示单位(黄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约束性措施:
  (一)在日常监管中,适当加大抽查检查力度和频次;
  (二)在组织生态环境表彰奖励、评先评优有关活动中,暂停单位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参评资格;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约束性措施。

  第三十条对环保失信单位(黑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行政检查中,将其列为特殊监管对象,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频次;并依据《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在享受生态环境优惠政策支持、申请生态环境财政性资金项目、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参与生态环境表彰奖励、参加生态环境评先评优等相关领域实施限制措施。

  第三十一条市生态环境局应推进企事业单位生态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和其他相关部门共享,作为有关部门审核审批企事业单位在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价格支持、税收优惠、财政性资金项目支持等方面的依据。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参评单位申请生态环保信用信息修复应当秉承诚实守信原则,如有提供虚假材料、信用承诺严重不实或被行政机关认定为故意不履行承诺等行为,由信用修复审核单位撤销其信用修复,相关信用记录公示三年并不得提前终止公示,三年内不得申请信用信息修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申请修复的参评单位收取费用。有不按规定办理信用信息修复、直接或变相向参评单位收取费用行为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武汉市环境保护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武环规〔2021〕3号)同时废止。

下载相关附件

同地区相关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关于印发《武汉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录》的通知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2025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武汉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武汉段等跨区河流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府澴河流域保护条例
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关于印发《武汉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记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同专业相关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入河排放口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愿性清洁生产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2025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关于印发广西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西“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收官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发布《浙江省燃气安全评估导则(试行)》的公告
同行业相关
深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排水条例〉罚款处罚实施标准》的通知
广州市公安局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规定》的通告
广州市气象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气象局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入河排放口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愿性清洁生产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2025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