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全国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暂行办法

全国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暂行办法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电力部

颁布部门:电力部

法律效力

应用分类

颁布日期:0000-00-00生效日期:0000-00-00

<p><span class="zhenwen14"><strong>第一章&nbsp; 总则</strong></span></p> <p>&nbsp;&nbsp;&nbsp; 第一条&nbsp; 为消除粉尘危害,保护电力行业职工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电力行业生产实际,制定本办法。</p> <p>&nbsp;&nbsp;&nbsp; 第二条&nbsp; 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包括在电力行业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粉尘作业或服务于粉尘作业的各工种(岗位)工作而发生的尘肺病。</p> <p>&nbsp;&nbsp;&nbsp; 第三条&nbsp;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电力行业中存在粉尘作业的单位。@@</p> <p><strong>第二章&nbsp; 各级组织机构及职责</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四条&nbsp; 成立全国电力行业粉尘治理与尘肺防治领导小组,加强对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工作的行业领导。其职责是:</p> <p>&nbsp;&nbsp;&nbsp; (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和规定,组织制定电力行业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有关规定和防治规划。</p> <p>&nbsp;&nbsp;&nbsp; (二)遵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制定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和计划时,统筹安排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工作。</p> <p>&nbsp;&nbsp;&nbsp; (三)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将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工作列入工作日程。</p> <p>&nbsp;&nbsp;&nbsp; (四)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利、粉尘治理规划和计划不落实、尘肺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予以经济处罚。</p> <p>&nbsp;&nbsp;&nbsp; 第五条&nbsp; 各网、省局及水电工程局等单位应明确分管局领导,成立由生技、劳资、安监、卫生、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尘肺病防治领导机构。其职责是:</p> <p>&nbsp;&nbsp;&nbsp; (一)依照部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计划,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实施办法。</p> <p>&nbsp;&nbsp;&nbsp; (二)指导和督促所辖单位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工作开展,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将治理和防治工作落实到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企业升级考核内容中去,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p> <p>&nbsp;&nbsp;&nbsp; 第六条&nbsp; 各基层单位要由主管领导负责,成立劳动安全卫生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治理和防治工作。</p> <p>&nbsp;&nbsp;&nbsp; (一)各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治理和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对粉尘作业尚未达标的作业场所,依据粉尘作业分级的结果,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的安排治理资金,切实改善劳动条件。</p> <p>&nbsp;&nbsp;&nbsp; (二)要把防尘设施投入率列入安全文明达标考核指标,保证已有的防尘设施能够投入使用。</p> <p>&nbsp;&nbsp;&nbsp; (三)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入厂培训、岗位培训、安全教育等活动中应将预防尘肺病列入培训内容。要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p> <p>&nbsp;&nbsp;&nbsp; (四)要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档案,建立体检、治疗、疗养等制度。</p> <p>&nbsp;&nbsp;&nbsp; 第七条&nbsp; 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监督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p> <p>&nbsp;&nbsp;&nbsp; 第八条&nbsp; 职工有依法享受尘肺病预防和治疗的权利。对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本单位未积极治理,也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的,职工有权拒绝操作。经国家确认的检测部门检测,作业场所确实严重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有权强制企业限期治理和改善劳动条件。</p> <p>&nbsp;&nbsp;&nbsp; 第九条&nbsp; 部尘肺病防治中心负责电力行业尘肺病治疗的技术指导与培训。@@</p> <p><strong>第三章&nbsp; 防尘</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十条&nbsp; 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防尘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和无尘或低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p> <p>&nbsp;&nbsp;&nbsp; 第十一条&nbsp; 对于新建、扩建、改建、续建工程项目,其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必须请上级劳动保护主管部门和工会以及当地劳动、卫生部门参加。对于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必须限期改正。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p> <p>&nbsp;&nbsp;&nbsp; 第十二条&nbsp; 企业要根据《电力工业“九五”期间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结果,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粉尘治理。对于暂未达到国家标准的,必须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p> <p>&nbsp;&nbsp;&nbsp; 第十三条&nbsp; 所有产尘设备和防尘设施必须具有安全性能,其设计、制造、安装应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准则》及部有关规定。</p> <p>&nbsp;&nbsp;&nbsp; 第十四条&nbsp; 要加强对除尘设施的维护,将其列入操作规程,要保证除尘设施的效果,不得随意拆卸。</p> <p>&nbsp;&nbsp;&nbsp; 第十五条&nbsp; 职工使用的防尘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建立严格的检查和检验制度。</p> <p>&nbsp;&nbsp;&nbsp; 第十六条&nbsp; 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p> <p>&nbsp;&nbsp;&nbsp; 第十七条&nbsp; 严禁任何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对于将粉尘作业外包或以其他方式联营的,应明确粉尘治理责任,签订防尘责任书,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测和监督。对超过期限未能达标的,可令其停工。@@</p> <p><strong>第四章&nbsp; 健康管理</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十八条&nbsp; 各单位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在从事粉尘作业前进行健康体检,包括拍摄X线胸片。对在职职工从事粉尘作业二年以上,现已脱离粉尘作业的人员和离退休的粉尘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p> <p>&nbsp;&nbsp;&nbsp; 职业性健康体检和尘肺病诊断标准,按国家《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和《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有关规定的内容、期限和办法执行。</p> <p>&nbsp;&nbsp;&nbsp; 第十九条&nbsp; 有下列禁忌症者不得从事粉尘作业:</p> <p>&nbsp;&nbsp;&nbsp; (一)各种类型活动性肺结核病。</p> <p>&nbsp;&nbsp;&nbsp; (二)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p> <p>&nbsp;&nbsp;&nbsp; (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p> <p>&nbsp;&nbsp;&nbsp; (四)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条&nbsp; 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工禁止从事粉尘作业。</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一条&nbsp; 对在职和离退休的粉尘作业人员,各单位应按规定期限进行健康体检。</p> <p>&nbsp;&nbsp;&nbsp; (一)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每二年检查一次,包括拍摄X线胸片。从事粉尘作业二年以上,现已脱离粉尘作业的职工每五年检查一次。</p> <p>&nbsp;&nbsp;&nbsp; (二)确诊为尘肺或疑似尘肺的病人,必须每年检查一次,包括拍摄X线胸片。</p> <p>&nbsp;&nbsp;&nbsp; 已确诊的尘肺病人由尘肺诊断机构出具诊断证明,分别交患者本人和单位保管。</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二条&nbsp; 各单位必须建立粉尘作业职工职业健康档案。职工工作调动,其健康档案应随同调转。</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三条&nbsp; 对已确诊的尘肺病患者,必须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给予必要的治疗和优先安排疗养。</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四条&nbsp; 对新发现的病人,要建立个人病案和随访制度,以控制病情发展。</p> <p>&nbsp;&nbsp;&nbsp; 对于疑似尘肺和Ⅰ期尘肺病人,应作为观察治疗重点,做好尘肺二级预防工作。@@</p> <p><strong>第五章&nbsp; 监督、检测管理</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五条&nbsp; 部主管部门、部尘肺病防治中心和网、省局、水电工程局等单位的尘肺防治领导机构负责对各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六条&nbsp; 各级监督人员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和工程技术措施标准的检查、监测要出示证件。监督人员有参加有关会议、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提出监督检查意见的权利。各单位领导要主动配合,不得拒绝。</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七条&nbsp; 各级工会应按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对各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八条&nbsp; 各单位按规定对粉尘作业点进行定期监测。</p> <p>&nbsp;&nbsp;&nbsp; 第二十九条&nbsp; 各网、省局劳动卫生监测站和工程局防疫站必须加强对所属单位粉尘监测的管理。每年对基层监测结果进行复查,并可按规定收取监测费。</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条&nbsp; 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总站应对各网、省局和水电工程局监测站及检测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检测人员必须经部或地方有关行政部门考核发证后,方可承担检测工作。</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一条&nbsp; 各单位对网、省局或水电工程局监测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监测结果后十五日内向总站申请复议。@@</p> <p><strong>第六章&nbsp; 待遇和经费</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二条&nbsp; 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其健康检查和患尘肺病的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尘肺病患者享受职业病待遇。</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三条&nbsp; 从事粉尘作业人员生前未确诊尘肺病,死后家属要求进行病理学诊断的,检查费用由单位支付。经病理学诊断为尘肺病的,享受职业病待遇。</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四条&nbsp; 对尘肺病引起的合并症应给予积极治疗,并延长其尘肺治疗期,检查治疗时间和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五条&nbsp; 防尘治理经费应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专款专用。@@</p> <p><strong>第七章&nbsp; 报告</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六条&nbsp; 各单位都应设有专人负责尘肺病的报告、统计、管理工作。</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七条&nbsp; 各单位在收到尘肺病诊断书一个月内向上级尘肺病防治领导机构和工会报告。每年一月将职业体检人数及结果上报主管局。</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八条&nbsp; 各网、省局及水电工程局等单位尘肺病防治领导机构每年二月向部尘肺病防治中心报告本年度尘肺病新发病例、死亡病例以及累积病例情况。部尘肺病防治中心汇总后报部粉尘治理与尘肺病领导小组。@@</p> <p><strong>第八章&nbsp; 奖惩</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三十九条&nbsp; 对在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p> <p>&nbsp;&nbsp;&nbsp; 第四十条&nbsp;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由部粉尘治理与尘肺防治领导小组或授权网、省局或水电工程局等单位给予下列处罚:</p> <p>&nbsp;&nbsp;&nbsp; (一)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应予以治理,对一年后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单位,处以三万元罚款。</p> <p>&nbsp;&nbsp;&nbsp; (二)对不执行监测制度或不执行健康检查制度、假报测尘结果或尘肺病诊断结果的单位,给予警告,并处以二万元罚款。</p> <p>&nbsp;&nbsp;&nbsp; (三)对仍有尘肺病患者继续从事粉尘作业的,不论何种原因,除责令限期调离并安排好工作外,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罚款。</p> <p>&nbsp;&nbsp;&nbsp; (四)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工程设计和竣工验收未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施工、投产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处以十万元以上的罚款,并责令其停业整顿。</p> <p>&nbsp;&nbsp;&nbsp; (五)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处以五万元以上罚款,并责令承接单位停业整顿。</p> <p>&nbsp;&nbsp;&nbsp; 第四十一条&nbsp; 凡单位负责人和监督、监测人员玩忽职守,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致使国有财产、企业和职工利益遭受损失,情节严重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 <p>&nbsp;&nbsp;&nbsp; 第四十二条&nbsp; 根据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所收取的罚款在企业承包奖中列支,所罚款额全部用于尘肺病防治工作。@@</p> <p><strong>第九章&nbsp; 附则</strong></p> <p>&nbsp;&nbsp;&nbsp; 第四十三条&nbsp; 本办法由部粉尘治理与尘肺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p> <p>&nbsp;&nbsp;&nbsp; 第四十四条&nbsp; 本办法自分布之日起执行。</p> <p>&nbsp;&nbsp;&nbsp; 第四十五条&nbsp; 过去执行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悖的,按本办法执行。</p> <p>&nbsp;&nbsp;&nbsp; 第四十六条&nbsp; 各网、省局及水电工程局等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办法,制定防治尘肺病实施细则,报部粉尘治理与尘肺病防治领导小组备案。</p>

同地区相关
无相关记录
同专业相关
湖北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
关于印发《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贸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通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海南省水务厅 海南省应急管理厅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关于提升房屋建筑工程防风防洪能力的通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三亚市河道管理条例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 宁波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生态环境从轻减轻处罚清单(修订版)》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
同行业相关
内蒙古自治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