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转塔城地区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塔行办发[2009]3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有关部门: 地区国土资源局关于《塔城地区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行署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塔城地区二OO九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我区地质灾害分布现状 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9月的汛期,诱发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融雪,其次是人为的采矿活动和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形成。 (一)滑坡 滑坡是我区境内较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滑坡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大的特点。主要分布于乌苏市巴音沟沟口—哈希勒根达阪、奎屯河出山口以南上游、四棵树河三级电站上游以及沙湾县牛圈子牧场的苇子沟、榆树沟、宁家河中游、东湾乡的东大塘沟、西戈壁镇温泉沟等地,裕民县的塔斯河及其上游支流齐力克苏,哈拉尕依苏也有不同程度的滑坡隐患。滑坡形成的因素主要为降雨(暴雨或长时间的降雨)、融雪、坡脚开挖或侵蚀等。 (二)崩塌 崩塌是我区境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它不仅分布广、数量多,而且易发程度高,虽然崩塌规模多为小型,但具有突发性和群发性。在山区主要分布于人工修路、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陡峭斜坡及中高山区切割强烈的沟谷两侧;在平原区分布于采砂坑及泄洪沟两侧的陡坡地段。在地质构造发育、地层破碎或火烧岩地层,坡体陡峭,在降雨、风化侵蚀、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崩塌具有突发性强,过程短促,对过往行人、车辆、牲畜具有砸埋危害。在山区修简易公路,对陡坡上的危石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彻底、采砂场形成的陡坡、陡坎易发生致灾事故。 (三)泥石流 泥石流也是我区境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集中分布在我区的乌苏市、沙湾县境内,和布克赛尔县、托里县境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泥石流灾害危害性大,主要发育在我区中低山区,由于植被发育较差,岩层在地质构造、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岩层较破碎,特别是火烧岩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在风化侵蚀作用下,斜坡表层堆积一些厚度不大残坡积物,形成破碎层,在降暴雨时易形成泥石流(或水石流)。 (四)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我区境内较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发育于矿区。其成因是矿山采空区顶板在风化、爆破振动、融冻、降雨入渗、洪水灌入及地震等因素作用下,稳定性受到破坏而在地面形成塌陷。我区大部分煤矿区存在地面塌陷隐患或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严重破坏地面地形地貌形态,破坏生态环境,对矿山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对放牧等人类经济活动构成不安全隐患。 二、2009年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我区近几年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成果。2009年,我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交通沿线和矿山企业,特别是处于天山北麓,降雨较多,地震活动强烈的乌苏市、沙湾县南部山区,金沟河、奎屯河下游,巴音沟沟口等地是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同时还有铁喇矿区、沙湾县南山等煤矿区采空区的塌陷、地裂缝、自燃等地质灾害。 (一)重点预防区 1、乌苏市巴音沟沟口—哈希勒根大阪G217线(K571—K662)91公里公路段是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地段。该段有危害严重和较严重的泥石流沟18条(规模大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2条),崩塌隐患点8处,滑坡体1处(属稳定性较差的隐患滑坡体),发生频率为高频、中频,是泥石流、崩塌、滑坡灾害的高易发区,危害程度为重—特重级,危害对象是沿线公路、过往车辆、行人及牲畜。 2、奎屯河出山口以南约5公里河段的东西岸为山体滑坡 高易发区,如遇积雪融化或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堵塞河道,溃坝后派生洪水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程度为重—特重级,是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地段。 3、四棵树河三级电站上游东西两岸为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在积雪融化或遇强降雨天气时极易产生大面积山体滑坡,该区滑坡体隐患严重威胁四棵树河的水利设施、电站设施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同时滑坡体堵塞河道后派生的洪水泥石流将会严重影响和危害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4、沙湾县南部山区乡(镇、场)的部分村队。沙湾县的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河及部分季节性河流在春季融雪和夏季突降暴雨时易形成山洪,由于河谷边坡陡峭及人为工程活动(河道开采砂石料),继而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威胁当地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农田、桥涵、公路、铁路、管道等基础设施也造成巨大破坏。危害程度为重级,是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地段。 5、金沟河上游的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春季融雪和夏季汛期,其金沟河上游及附近易出现山洪,同时伴有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位于该区域的居民、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及公路、桥涵产生严重威胁。 6、金沟河、巴音沟河在春季融雪季节和汛期强降雨期间易出现携带中上游大量泥砂的山洪灾害,直接威胁位于河下游的金沟河镇、安集海镇、三道河子镇、大泉乡部分村队居民生命财产及农田和基础设施。危害程度为重—特重级,在今年地质灾害防治中应高度重视。 7、额敏县喇嘛昭矿区。地面塌陷面积约97000平方米,威胁两个村近82户397口居民,应长期监测、重点防治。重点防范汛期及冬季。在春季融雪和降雨天气下采空区塌陷面积仍不断增大, 2008年虽然实施了围栏治理工程,但部分放牧群众以及个别偷煤者不顾危险将多处围栏剪断,进行放牧,盗采露头煤,还有部分学生、居民穿越铁丝网从采空区上方行走。危害程度为重级,应对采空区围栏破损处修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8、托里县铁厂沟镇南湾村,地理坐标为:经度84°25′10″,经度46°09′42″。由于该危岩体位于煤矿采空区上部,山坡顶部有塌陷坑。塌陷坑长300m,宽3m。斜坡顶处的水塔渗水流入塌陷坑及裂隙内起膨胀作用,降低岩体的稳定性,易引发崩塌地质灾害。危岩体坡高40m坡宽300m,坡度85°,规模属重型。危害程度:距危岩体10m为南弯村,村有54户人家,约150人,其中崩塌直接威胁的有10余户。另外危岩体位于道路一侧,威胁车辆及路人。危害程度为重级,应在崩塌区设立警示标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9、位于托里县境内铁厂沟煤矿区、宝贝矿区,沙湾县南部煤矿区,和布克赛尔县的和什托洛盖、沙吉海煤矿区,乌苏市夹河子、四棵树等煤矿区因多年采矿活动形成大面积采空区,致使地裂缝、塌陷和煤层自燃等地质灾害持续发生。这些灾害不仅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而且时刻威胁着居住在采空区上方的农牧民、矿山职工和过往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春季融雪和汛期突降暴雨时形成的山洪和杂夹煤矸石的泥石流沿地面塌陷、地裂缝灌入矿井,直接威胁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对矿山的生产设施和设备造成破坏,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危害程度严重。 10、和布克赛尔县境内的那仁和布克牧场、铁布肯乌散乡阿吾斯奇河区,其上部山区积雪融化期,易产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将对居民造成威胁;莫特格乡的阿尔恰特山区,如发生连续降雪或在融雪期降雨,将对牧民居住区造成危害;查干库勒乡道兰敦水库,属中小型危险水库之一,该水库下游有牧民及3000亩退耕还林地,如果受到汛期影响,将会发生垮堤危险,严重威胁到水库下游居民及退耕还林地。危害程度为重级,需滑坡、泥石流的主要防范工作。 11、裕民县境内盘山公路寒阴沟一带,该区域山体为黑土、沙土构成,结构疏散,且年降水量偏多。寒阴沟边坡已形成拉裂缝,在春季积雪融化和汛期间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并派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严重威胁过往行人、车辆和盘山公路,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次重点预防区 1、沙湾县、乌苏市、和布克赛尔县山区的各旅游景点,在春季融雪期间和汛期降雨时易出现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游客、景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旅游设施。 2、裕民县旅游景点塔斯提沟,水电站—大坝处路段,该区山体陡峭,裂缝发育,冬季降雪较多,积雪量大。逢冰雪融化期和汛期,该区域经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游客、过往行人、车辆和景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3、沙湾县南部非煤矿山区,在春季融雪和汛期暴雨的影响下易出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矿山人身安全、矿山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构成一定威胁。 4、乌苏市巴音卡子—巴音沟牧场东生队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防灾区,主要分布在巴音卡子—安集海河S101线(K266—K308)42公里公路段。 5、乌苏市赛力克提牧场东北、夏力尕孜、乌兰萨德克以滑坡、崩塌(切面碎屑流)为主防灾区,主要分布在赛力克提牧场、琼谷勒德克、托斯特果勒、艾勒其果勒、科克孜、牙尔尕特沟、巴尔咀尔肯和乌兰萨德克。 6、乌苏市古尔图河出山口以南上游、古尔图牧场南部萨里萨拉以泥石流、滑坡为主防灾区,主要分布在古尔图河新龙口及其上游约6公里河段左右岸和古尔图牧场南部山区萨里萨拉。 7、塔城市北部尖顶中山区窝依加依劳牧场、二工镇及博孜达克农场夏牧场泥石流防灾区。泥石流主要是威胁沟口居住的牧民、牲畜,堵塞河道、对下游的农牧业生产造成威胁。 8、额敏县喀拉也门炭质泥岩矿区、铁勒克德炭质泥岩矿区在春季积雪融化、强降雨情况下易出现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威胁附近居民以及矿山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应加强防范。 9、省道铁厂沟—克拉玛依公路段达尔布特河左右岸有多处探头危岩,随时有坠落、崩塌的危险,严重影响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 10、省道S221线乌—塔公路的K187—K155路段和K225公里处因人为切坡修路工程造成多处危险度较高的悬空探头岩体和滑坡体,遇强降雨或外力影响随时都可能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威胁过往车辆、行人安全,阻断交通,应加以防范。 三、对地质灾害重点区域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一)乌苏市巴音沟沟口—哈希勒根大阪G217线(K571—K662)91公里公路段两侧的峡谷、干沟应采取人工清理,并进行拦坝,设立警示牌。托里县境内的省道铁厂沟—克拉玛依公路段、省道S221线乌—塔公路的K187—K155路段和K225公里处等地质灾害易发处须加强监测预警力度,要设立警示牌,对危岩陡坡进行削坡减重、人工加固,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二)沙湾县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河和乌苏市奎屯河下游受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村、队、牧场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在地质灾害来临前撤离危险区。对居住在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点、放牧点应及时搬离。同时禁止在河道边坡上滥挖、滥采,破坏植被,堆填土石等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活动。 (三)乌苏市四棵树河上游渠首的山体滑坡隐患潜在较大的危险,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并协同水利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四)额敏县、托里县境内铁喇煤矿区、宝贝矿区,沙湾县南部煤矿区,和布克赛尔县的和什托洛盖、沙吉海煤矿区,乌苏市夹河子、四棵树等煤矿区的采空区及塌陷区、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积极进行治理,用铁丝网进行圈定并设置警示牌,在采空区上方居住居民、职工、厂房设施等建议立即搬迁。对矿区内的废矿石、碎屑岩体等易造成泥石流的物源采取人工清理、集中堆放。 (五)对于裕民县的塔斯提、沙湾县的东大塘以及乌苏市、和布克赛尔县等地的旅游区景区、旅游景点应与相关单位人员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建立预警机制,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需设置警示牌、危险区标志等进行明示。 (六)塔城市水泥厂奥勒塔石灰石矿区、乌拉斯台河沟谷和喀浪古尔河沟谷内、沙湾县南部石灰岩矿区、托里县的部分金、铬矿区要对易发生崩塌、滑坡的灾害点进行削坡减重,设立警示牌,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是改善地质环境,预防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减少人为破坏地质环境引发的地质灾害,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健全和完善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管理体系,严格实行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预报预警、灾情速报等各项制度。 (二)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健全由县(市)、乡(镇、场)、村三级组成的监测网络,并制定报警信息及避灾路线。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对一般性灾害体、危险区,要有灾害体所在的乡、镇、场负责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组,选派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村民作监测员。 (三)各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成立由单位第一责任人为指挥长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调查队,认真履行职责,汛期全天24小时不间断值班,保证灾情现场与后方指挥的联系,切实保证指挥畅通,情况及时回馈。 (四)在汛期来临之前开展一次详细的地质灾害巡查与排查,在汛期则要不定期进行巡查,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点或由于失去相关地质灾害责任人、预警检测人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及时补发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以及避险卡,地区国土资源局要对各县(市)贯彻执行地质灾害汛前和汛期的险情巡查、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五)地质灾害防治减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因此国土资源、气象、水利、民政、交通、地震等部门应加强相互联系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减灾工作。 (六)提高全民各级政府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是贯彻群测群防方针的首要前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地质灾害点应举办乡、镇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采取多种方式宣传、讲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自测、自报、自防、自救的防御能力,增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重要性的认识。 附表:地质灾害速报联系单位及负责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