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吴政办发〔2009〕57号的通知 吴政办发〔2009〕5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去年9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影响,我市以奶粉为主要产品的乳品企业产品销路不畅,奶粉严重积压,资金回笼困难。奶农奶款不能及时兑现,交售鲜奶困难,积极性严重受挫。针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各县(市、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吴忠市委、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制定应对措施,为保持奶业持续稳定发展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办法,特别是利通区的奶牛托管方式很值得全市借鉴学习推广,市委、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了现场会。现就加快奶牛托管及补栏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近几年,我市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自去年以来,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和进口奶粉价格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奶业市场低迷,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正是奶产业实现单纯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结构、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保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 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政府《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吴忠市应对当前奶业严峻形势扶持奶业持续发展的决定》,认真分析奶产业发展形势,学习利通区利牛公司、黄沙窝奶牛园区的奶牛托管经验,积极探索股份制托管、牧场改建型托管、公寓合作式托管等模式,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散户入园托管,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与经营,努力把我市奶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二、大力推进奶牛托管,实现规模化经营 奶牛的散户饲养,不但成本高,而且鲜奶质量难以保证。事实说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散户饲养已难以为继,实行奶牛托管,将分散的奶牛集中起来,进行公司化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今年全市计划建设奶牛托管所20个,具体任务分配是:利通区12个,青铜峡市5个,盐池县3个。 (一)充分挖掘现有的场地资源。各县(市、区)要积极对现有园区、规模养殖场等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完善挤奶台、青贮池、饲草料集中配送中心、防疫诊疗室等必备设施设备,并逐步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使托管所达到“统一管理、集中配送、机械挤奶、良种繁育、科学喂养”的要求。对闲置的园区、牛场,通过承包、租赁、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发展托管经营。 (二)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方案,确定人员,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托管工作要依法推进、合法经营。要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明确权利义务,明晰产权关系,提高效益效能。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使奶牛托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各县(市、区)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结合科技培训、入户对接等形式大力宣传奶牛托管经营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同时农牧部门要派驻科技人员深入奶牛园区或合作社,协助搞好托管工作,并及时将好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三、加快奶牛补栏,完成奶牛发展目标 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奶牛宰杀、出售等非正常淘汰现象的发生,保护奶产业多年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奶产业的发展进行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充分发动干部群众,抓住当前奶牛价低、鲜奶价格逐步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快奶牛补栏,确保完成今年市委、政府下达的奶牛增长任务。各县(市、区)要结合“两大任务”的落实,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招商引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发展奶牛养殖。鼓励返乡农民工投身奶牛养殖,实现当地就业,增加收入,全力促进奶产业早日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子。